公司新闻


直面“成长的烦恼”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期待政策与金融助力破局


来源:本站 更新日期:2025-05-29 浏览:54


新盛在线客服【威77296577】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众多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企业正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走访时发现,这些初创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挑战,如融资困难、市场拓展缓慢、人才竞争激烈等。如何助力这些企业突破困境,实现成长?随着多部委联合发布科技金融新政策,一场专门针对科创企业的精准扶持行动正在逐步展开。

直面成长的难题

近期,证券时报记者访问了全国首个专注于大模型的创新生态社区——上海模速空间,发现这里聚集了算力运营、AI医疗技术服务、工业等行业的大模型应用公司。一些初创的人工智能企业反映,在运营过程中,他们正真实地面临着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普遍压力。

上海羚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启明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AI大模型与应用落地的企业,他们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两方面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尽管企业产能能够满足需求,但客户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市场需求未能充分释放;另一方面,市场上存在一些对人工智能系统认知不足的客户,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参差不齐的解决方案。”陈启明坦言,除了市场培育存在时差,资金问题也不容忽视,尽管投资平台众多,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仍需不断通过自身“造血”或融资来解决现实的资金难题。

从证券时报记者走访的多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来看,这些公司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员工团队也较为年轻。多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大部分人才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互联网企业,中小企业在吸引、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

期待科技金融提供更多支持

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提供的科技金融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钟泉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产业角度来看,上海模速空间的出现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吸引了更多参与者,加速了各个产业的“AI+”进程,“对于银行来说,每一个爆发的产业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关注和跟进。”

而对于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而言,除了需要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对金融服务还有更多的期待。

在谈到企业需求时,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企业无问芯穹副总裁兰斌关注了四大方面:一是税收与补贴、数据开放与合规指导;二是早期融资渠道和指导;三是人才对接、技术转化服务;四是建设共享算力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平台。由于AI企业在初创阶段资产相对较少,而研发投入却较高,因此对现金流极为敏感,他们期望银行能提供一些以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评估为基础的“轻资产融资”服务。兰斌举例说明,这包括基于合同回款预期的信用贷款、用于购买算力的专项融资,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创新产品,这些措施有助于企业克服早期资金难题。

此外,部分企业表示了对与渠道平台对接的需求。他们希望金融机构能利用自身金融生态资源搭建平台,以帮助AI初创企业接触大型客户资源、参与实际业务场景的试点,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可行的AI解决方案。

在政策与生态协同推进的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科创型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满足这些需求,政策的支持和金融生态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远超贷款平均增速。目前,A股市场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已超过1900家。

5月份,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明确提出,要整合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工具,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以切实解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痛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仅靠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套措施来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将在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上加大努力。”

来自华东地区的科技金融专家指出,科技创新型企业从初创到壮大,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包括政府、银行和风险投资等机构,它们的支持方向、力度和重点也在不断调整。


上一篇: “欧股小幅高开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开盘上涨0.2%”    下一篇: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VC/PE几家欢喜几家愁:百度、歌斐回报超300% 挚信资本、好未来持有超10年收益1.8倍 返回